海城散文协会作业野趣

云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24718.html

海城散文协会群作业《野趣》

野趣

作者:春天

《童年的杨柳河》

清清杨柳河

碧流绕城郭

金沙无泥染

鱼游跃清波。

水冽甘如蜜

直饮沁脾膈

岸树婆娑舞

堤边掏螃蟹

木桥通南北

商贸无阻隔

大集三六九

沿习今不搁

民风厚纯朴

绵延泻乡河

日落景唯美

夕阳染长河

二:今天的杨柳河

今朝杨柳河

数桥跨干涸

金沙换泥淖

臭水漫泥窝

气坝三伫水

干湿若网格

虔诚放生池

活鱼返臭河

可恨水中网

更有待放捉

红尘善唯善

轮回恶衍恶

金沙建楼宇

楼盘变金多

疯狂抢世界

子孙泪婆娑

生态尽破坏

野趣奈何说

今日胡乱语

喟叹成蹉跎

4月5日即笔

野趣

作者:当年春

春早未觉暖,

年少不畏寒。

陋室炕里卧,

旧袄身外穿。

冻后手足痒,

睡前被衾钻。

晨饿父不语,

夜饥子无言。

无荤度一日,

少肉食三餐。

进退鞋袜破,

出入衣冠单。

上课肚腹瘪,

散学腿脚酸。

旷野觅山菜,

浅滩寻鸭卵。

东山攀低树,

西川放纸鸢。

榆钱孩提乐,

柳笛儿时欢。

隐隐母招手,

依依灶升烟。

今散意未尽,

明邀兴必酣。

咏春

作者:一缸酸菜

春深花欲浅,

日暖水微寒。

拂柳风盈袖,

落红香满肩。

海城之恋

作者:梁乃惠

和煦春风踩着水面走

杨柳河荡漾叶叶轻舟

汽车轰鸣向着朝阳开

三江源桥架上天边的云彩

矮树林传出阵阵欢笑

河滨公园绿茵掩映蜿蜒小道

夜幕点亮家乡的眼睛

万家灯火闪烁满天星

碧桂园涌动人潮如海

震耳欲聋回荡着欢乐节拍

人工湖摇曳水中月亮

木桥边石径旁雕塑人间万象

走进传说寻找家乡往日风采

千年古镇让我心潮澎湃

走进课堂倾听家乡曾经气魄

绵延不断崇拜壮观山河

经济腾飞伴南国梨香飘九州

唢呐声声奔放高亢歌喉

高楼林立家乡辉煌拔地而起

人间仙境眨眼日新月异

《野趣》

作者:李珅

池塘里的丑小鸭

他还没有长大

浮萍上已经蹲着

等待爱情的青蛙

草丛中的鲜花

含着露水微笑

不知道谁

才能将她摘下

鸟儿欢快着回家

蝉却没有将琴放下

只有夕阳拖着晚霞

把金色的婚纱

在树上披挂

月亮悄悄划过水面

静静的吹着夜风

欣赏着迷人的盛夏

一颗颗顽皮的星星

拽着长长的尾巴

在尽情的玩耍

困意渐渐的袭上来

梦中再去醉吧

也许明天的清晨

就会小雨沙沙

如梦令《蜓戏》

作者:老本

雨霁青荷尖露,

薄翼红蜓稍驻。

可笑小憨娃,

拢掌俯身偷捕。

轻步,轻步,

滑倒烂泥深处。

水调歌头《春游》

作者:老本

春日游积翠,淡绿染群山。

拾阶慢踏,远望薄雾绕峰巅。

莺鹊争鸣婉转,溪水击石轻缓,如奏古筝弦。

团簇山花艳,蝶醉舞翩翩。

林幽静,心尤静,不思还。

倚石小憩,喜见松鼠跃枝端。

长尾勾枝倒挂,双爪捧食松果,萌态逗翻天。

其乐无穷尽,其趣在心间。

浅析小鱼的词:采桑子·画堂春

作者:李涛

(一)

采桑子·凇

谁持羽扇轻翻转,

难挽飘零

总将飘零

未与相邀到长亭。

一朝凛冽成风骨,

自此孤清

莫怕孤清

不待消融雪又生。

这是一首饱含深情而又不得不分开离别的小令,言简意赅设景别致。首句看似轻松的设问,却有着难舍难挽的惆怅。只是早已明了“总将飘零”的结局,才安然地看着眼前流逝的光阴。原本美好的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转变,或伤痛或失落唯有心态坦然从容面对,尽管未曾相约,遗憾也是难免。

关键词:长亭,分别,别离。

凇+羽扇+长亭=童话世界梦幻场景,词人心中的构思是即使别离也要选择一个唯美的诗情画意的场景。可见存留心中的那些个曾经一定是非同一般的美好的传奇经历。人生没有完美,但要有完美的假设。

上阙情景交融的铺衬只为下阙的这一句“一朝凛冽成风骨”。别离后究竟是改变了什么?

凛冽,严寒气候,大环境;

风骨,自强的人生态度。

这竟然是一次人生意义上的大转折!环境越是严酷越是凸显人物内心的强大,意志坚韧。

孤清所应衬的是曾经有过的欢娱,到如今已经全然无所谓了,不惧孤清,俨然养成了另一种习惯。末句可谓意境深远一咏三叹。

消融,渐去,回忆中渐醒。

雪,掩盖。

生,新的开始。

把从前的一切情感梳理后尘封,也寓示着要以新的状态展开新的生活。

这首词以凇,羽扇,长亭,雪的组合给了我们视觉上的冲击,唯美,素洁,飘逸。而这竟然是一场别离的场景。我们不禁要思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怎样的心情下如此的设情置景呢?

答案并不重要,心情已然流淌成文字释怀在这里。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二)

画堂春·地丁草

杏花才落小池东,

几株暗紫轻盈。

可怜风底浅娉婷,

饮尽吹凌。

漫卷尘沙万里,

何堪转瞬阴晴。

放开天地隐其形,

此迹清明。

看题目我们认为这首小令有咏物感怀之意。地丁草,百度一下知道是紫堇,一种多年生草本,紫色小花,花期4~9月,花语:诚实。西方国家关于紫堇还有个美丽的传说。这里就先确认它是一种美丽的植株。

究竟有多么的美呢?

作者先以杏花飘落代入时节,把读者引入一个仲春时节,地点,小池塘边。细读这句的〞才落〞两字发现它不仅仅体现刚刚落或正在落,也让人惊觉怎么才开就落了,还没有来得及感受春天而一种花的花期已经过去了,天涯节序匆匆,太快了。

落寂之时发现的惊喜才是真的惊喜――几株暗紫轻盈。诗人对地丁草给予了高度赞美,轻盈,活力,灵动。似乎还觉不够,接下来的两句又把它更进一步的拟人化赞美,可怜风底浅娉婷,可怜,可爱。娉婷,唐朝长孙无忌的杂言体歌行《新曲》有一句“婉约娉婷工语笑”,亦指女子姿态曼妙。浅,微微。这句是说可爱的地丁草在春风的梳抚下微微摇曳,袅娜曼妙。下一句更绝,饮尽吹凌。饮尽是全部收纳的状态,是态度。吹凌是一种线条凌乱的野性之美。

与高大上的杏树相比,地丁草是微小不起眼的草本,但诗人赋予了它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关键字:可怜,饮尽,放开,清明

地丁草的世界是婉约娉婷工笑语的,极致的美丽,那么下阙呢?下阙疾笔转沉,伤怀开始了:漫卷尘沙万里。漫卷是力量在动,尘沙是不定之物被挟持之物,重点是万里,以空间之广代时间之久,(也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累积效应)有惯性之力在持续不止。引出下一句,何堪转瞬阴晴?怎么能一下子就变换阴晴?

两句结合起来就是:有些事情不是想不变就能不变的。而且突然的转变也未必是都能接受的,强调心理因素很重要。即如此,怎么办?必须有态度有选择,还是算了吧,放下、自在。

有退隐江湖之意。“放开天地隐其形,此迹清明”。这两句是重点。天地,即天地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放开万物直至一无所有,现代语即低调,示弱。弱者道之用也。(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平心而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然而只要善加利用,示弱往往成为事件的转折所在,拥有这样大智慧的人历史上不乏先例,勾践如是,孙膑如是。

愿像地丁草一样,以弱小之身守候,臣伏于大地之上,依然是灵动的,自在的,尽显娉婷之美。

小鱼的词,初读低婉,再读生畏。

野趣――偷葱

作者王宏宇(冷月寒竹)

朝阳中,哪记忆里的清明时节,我捧着一缕岁月的暖香,回味无穷……穿越季节轮回,走过不属于自己的风景,记忆的花絮,在素白年华里以最美的姿态绽放。

生命是一段旅程,生活便是其中五彩斑斓的过程。是翻山越岭,还是涉水乘舟,一切全凭自我。青春的旋律汩汩流淌……童年的心跳在舞蹈在灵魂深处微笑。

记忆的长河,童趣历历在目,如数家珍。

孩提时代,我质朴纯真,天真无邪,顽皮好动。每每放学铃声响起我们都迫不及待似关闭笼里的鸟儿脱兔般一路狂奔,两里的村路经常尘土飞扬,嬉笑怒骂震耳欲聋追星揽月般各回各家。我们到家了就是花样百出的个是劳动。我们的童年都是如此。

把书包扔到火炕上,嘴里嚼着饼子,手里拿根大葱胳膊挎着土篮儿和我老弟拿着镐头去房后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地里打柞拐,每次打满一筐我们哥俩都能得到老娘的半块香喷喷的玉米饼子的奖励。

一次,夕阳西下,我们哥俩轻拥落日余晖的绚丽,看着满满的一筐苞米柞拐,我们俩躺在垄沟里脸上流漏着快乐和兴奋的喜悦。因季节的原因咋暖换寒,那个年月我们的故事在生产队的菜园子留下了些许记忆。我和老弟一拍即合直奔不远处的菜园子,看着露头绿油油的葱芽,一垄垄勾引我们俩的食欲。我鸟悄悄的高抬退轻落脚看看窝棚里熟睡的看青老冯头,心生狂喜。顺手拾起窝棚门口立着的羊叉子,急三火四地肆无弹忌挖掘起大葱来,老弟一边捡拾大葱一边哼哼唧唧着谁也听不懂的小调和唧唧歪歪的歌谣。我们怀里差不多塞满大葱的时候,突然一声枪响,打破了刚才的寂寞。看青老冯头从窝棚里钻了出来,他手里拎着个枪嘴冒着烟的老样炮。扔了羊叉子我和老弟撒腿就跑,俩人抬起装满柞拐的土篮儿,一溜烟气喘吁吁往家跑去,还好看青老冯头没有追来,但是我跑丢了只鞋子。

毕竟是清明的天儿,在记忆中那天晚上老娘没有给我们哥俩奖励,却给了我俩面壁思过跪墙一个小时,出奇的是这次我们俩没挨老爸戒尺的训斥。后来我跑丢的鞋子看青老冯头给我送了来,老爸请他在我家喝的酒。

童年的时光这次永不褪色,也一去不复返了,偷葱的事伴我走过春季和雨季,在我人生的履历里或多或少留下了一点点绿,至今,我不知道努力有没有期限和年龄的限制,要想一生精彩,一生被爱,我们就得在不同时期去做各种新的努力!

童年的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可人生又有多少事情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今信手沾来……

,4,5

山珍野趣

作者:东梅

完全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人同野菜的渊源就有多深。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采薇篇,薇,野菜是也。

挺有趣的是,来自山野的这些草根树叶之类的东西,一直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同是一种东西,以前是充饥的“山珍”,是贫穷的象征;现在是换口味的“山珍”,又成了富贵的象征(有句揶揄贪官的话,叫“吃野菜的最腐败”)。在伯夷叔侄的餐桌上,它还是骨气、气节的象征——历史,真能“变戏法”。

在吃的方法上,中国人更能变戏法,简直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步。我们的奶奶、姥姥、婶子大娘们,中国无数的“巧妇”,一辈传一辈,把“无米之炊”也做得香甜可口,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从早春开始,大山就开始为我们奉献取之不尽的可吃的山珍了。

嫩绿嫩绿的榆树钱儿,甜滋滋、香喷喷,坐在一棵大榆树杈上,不动地方就能吃个饱;鲜红鲜红的“杨树狗子”用滚水烫个开,再用凉水泡一泡,过去蘸点家做的大酱,现在换成鸡蛋或肉丁酱,要多清香有多清香,要多爽口有多爽口。

莹白泛绿的槐树花,用水冲一冲,趁湿撒上少许的玉米面,放上一点点盐,大火蒸个三五分钟,出锅不管热吃还是凉吃,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准保让你吃的忘了姥姥家的姓!

山上还有一种“刺柳芽”,大人的拇指粗,没长开时都团团着,呈棕绿色,烫了蘸酱给肉都不换。这是一种多年生灌木的芽,开春发芽时去采,过了这一季节就不关心它了,连它的学名都不知道。

采刺柳芽很苦,那枝条上的刺很尖很硬,往往把手扎得鲜血淋淋。人比树有心眼,于是就戴上厚的五指手套去掰它,高处的芽就用镰刀勾弯枝条摘下来。之所以如此下功夫,实在是因为它太好吃了,“肉透透”、烂乎乎,一股特殊的清香味,一人一小盆一会就没,又顶饿又解馋,的确是贫穷或富足时上好的菜肴。

香椿树的嫩叶做成的咸菜也是绝对的美味。香油味素拌一拌(过去当然没有味素了),无论是就着窝头糊糊粥,还是现在的馒头大米粥、还是水灵灵的面条,都让你咸得直咳嗽还不愿撂筷子。

山野里、田野里的野菜多的就更数不清了。小根蒜(也有叫大头蒜的)、曲麻菜(也有叫苦苦菜的)、婆婆丁、车轱辘菜不去说它了,说一些不常见的野菜吧。

春天,在潮湿的山洼里或水沟旁的背阴地,会有一片片的“广东菜”(不知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从土里钻出来。初时,它们的杆有小拇指粗细,一尺左右高的时候,尖上的嫩叶卷成一团,非常像婴儿不会张开时的拳头,所以它还有个小名叫“孩儿拳”。它的杆儿上,特别是“拳头”上,长满了一层白蒙蒙的茸毛,远远望去,宛如少女含羞带娇,妩媚地低首站在那里。“广东菜”鲜吃、晒干吃都可以,味美无比。不过,过去山里人家不来客人、不遇年节,是轻易舍不得吃它的——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这种野菜就出口,收购价格比鸡蛋还贵,鸡蛋那时二分钱一个,而晒干的“广东菜”两角一斤,鲜的还要一角钱一斤收呢!

常吃的野菜有柳蒿芽,也长在水边,属香蒿、青蒿一类。开水烫了蘸酱或放点荤油做汤喝,那味道离开大山以后再没尝到过,因此愈发切切地想念,真是没齿不忘啊!

水边还生水芹菜,洗净了炒肉吃,比家芹菜鲜美脆嫩还有芹菜味,现在城里时兴的“西芹”都比不过它!

阴凉的山地里、菜园边,还有灰菜、线菜、蚂蚁菜好吃好采。它们都是烫了蘸酱吃,还可以做大馅包子或菜团子,只是蚂蚁菜吃起来黏黏滑滑的,有股酸唧唧的味道。

大田里有种野菜叫荠菜,与苦苦菜形状相似,只不过叶子上的锯齿更多更细,根比苦苦菜短,了无苦味。放上一块家做的大豆腐,多放些葱花、姜末、荤油和花椒面,包出来的素馅饺子真是口齿生香,一点不比虾仁的三鲜饺子差!

爱我们的美丽富饶宽厚的大山吧,它绝不亏待每一个爱它的人!

远去的野趣

范彧

月上柳梢头,最热闹的当属村中的那个池塘了。岸边的几棵大柳树也不知长了几百年了,粗大的树身要几个人合起来拉着手才能抱拢。树梢上,筑着几个喜鹊巢,叽叽喳喳的花喜鹊不时地在树梢上跳跃飞翔,各种鸟儿嬉戏其间,婉转啼唱,构成了乡村独有那种迷人的交响乐。微风拂过,低垂的柳枝婀娜地轻拂水面,象一双双美人纤纤的玉手抚弄着池塘里的荷花,把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清香向远方传送。坐在浓浓的柳荫下,即使是流火的七月,你也不觉得酷热,嗅着塘面沁过的阵阵清香,习习的凉爽瞬时袭便全身,让你觉得五脏六腑都象被水滤过似的,那么清清爽爽。

劳碌一天的村民吃完晚饭,陆陆续续象开会样准时聚在池塘边的树荫下。村子里袅袅的炊烟还未完全散尽,浑身的燥热早就被池塘清爽的荷风清洗的干干净净。这时候你就看吧,大树底下就有许多妇女们拿着针线在纳鞋底。她们不时地把纳鞋底的锥子在头发上蹭蹭,然后用力扎在鞋底子上,麻绳穿过鞋底,鞋底就发出咝咝的声音,听起来那么亲切动人。织毛衣的大姑娘小媳妇在那里飞针走线,不管是麻花劲儿,还是柳叶凤尾,就是那么娴熟地织着,不用眼睛看,闭着眼睛织也不会织错。老人们拿着一把大蒲扇子挥动着驱赶蚊虫,有的穿着小卦,有的敞着怀,更有的盘腿而坐,露出自己的大脚丫子,就那么随意那么自然。有老人挥动着拂尘——我们叫做"蝇甩子",那拂尘一律用马尾子做成,挥动起来飘飘欲仙,真有点仙风道骨的风韵。

围坐在树底下的人们,有的拿着板凳马扎,有的拣来砖瓦石块垫着,有的脱下一只鞋坐在屁股底下,更有的干脆什么也不用,就那么席地而坐。大伙家长里短地唠,然后就是听德高望重的老人说古论今,讲那百讲不厌,百听不烦的故事。那些故事尽管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但我们仍会听得如痴如醉,和故事里的人喜怒与共。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艺人“高老太太”没儿没女,负责为大队看鱼塘,得罪了那些偷鱼的,就有人背后恶毒的叫他“老绝户”。他喜欢唱海城喇叭戏,会扭大秧歌,还会讲故事,各种故事让我们听的很是过瘾。其实,他说的那些故事都是戏文,可惜当时我们都不明白这些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只是习以为常的听他讲,听他唱。后来才知道,当年在东三省文艺调演的时候,他的海城喇叭戏《王婆骂鸡》获得过一等奖轰动东三省,成为喇叭戏的经典,至今难以逾越。他男扮女装演老太太活灵活现,很多观众都不相信他是男的,直到卸了妆重返舞台才满足大家的心愿。

记得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段唱县长和百姓一起干活的小段。“公鸡呜呜叫,西天落月牙,咱老百姓都把那个地来下。县长头前走啊,穿的是粗布卦,扛得是一样锄,说的是心里话。”当时我们还小,还不懂这些,觉得县长下乡都是来坐小汽车的,怎么还能穿粗布褂扛锄干活啊?后来看了些书,还有戏曲,才知道当时的县长区长都是和百姓一样下地干活,才知道焦裕禄县长也是和老百姓一样同甘共苦,可惜这些只能是在教科书和戏文中看到了。

夜晚的池塘边更是我们孩童的乐园,我们不甘寂寞的在池塘边嬉戏玩耍,追逐打闹捉迷藏。一会儿把鞋子扔向空中,企图扣住天上飞过的蝙蝠,一会儿捉着尾巴能发出亮光的萤火虫,装进玻璃瓶中,比试着谁的最亮。那提着一盏盏小灯笼的萤火虫,在夜空中流光溢彩,捉是捉不完的。荷叶沙沙动,苇杆哗哗响,鸣虫轻轻唱,蛙声此起彼伏,在优美动听的田园交响曲中,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在身边悄悄的溜走了。

逝去的日子永远不再复返了,城市的喧嚣令人怀恋那童年故乡,但是回到故乡却找不到那个童年。不光池塘已经不见了,大柳树不见了,村里再也没有男女老少一起聚在外边谈古论今,话家长里短。偶尔一次演露天电影,也没有当年那么热闹令人向往了。我找不到故乡,也找不到那种天真浪漫无拘无束的野趣。

记得那时候,还真的看到有上级来人拎着大录音机给“高老太太”录唱段、视频。我在整理编纂海城历史文化丛书的时候,找不到“高老太太”,更无缘听到他那纯正喇叭戏演唱。当我们为自己无知所付出的代价懊悔的时候,世间却找不到能治病的那种后悔药了。

但是我坚信,当年给高“老太太”录制的视频音频资料一定还存在,在某个资料馆里或许能找到,还能一睹“高老太太”当年的风采。可是我的故乡找不到了,童年的野趣欢乐找不到了,我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直在故乡外边游荡,我想回家,找不到回家的路,更不知道回家的路到底还有多远?

野趣

作者:赵凤祥

提起野趣,一直以为那应该是年轻人的专利,而与我们上了年纪的不沾边。在年我们这些诗人作家相约搞了一次野餐活动,真是趣味多多,诗意多多。现在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陶醉。现在记述下来,让大家一起品读我们的野趣。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农历八月十六的晚上,海城市作协部分作家集聚一起,在郊外举办中秋赏月话文学创作活动。

夕阳西下,大家围坐在农家庭院的大树下,一边享用着具有农家风味的野餐,一边探讨文学创作的“大餐”。大家不约而同谈起了海城市作家协会近几年来组织作家开展文学创作采风和研讨活动的盛况,谈论着“抚琴吟诗弄梨花”、“桃园赏桃花”。李太勉主席安排把一些作家的作品装缀呈现在华丽的展架之上,列在左右,渲染了雅兴的分贝,更增添了作家诗人的激情,大家一直处在极浓的兴致中。在夜色降临的时候,一轮圆月爬上了墙头,攀着树梢,幽幽的意境,赏析诗韵风味,尝品饼月姿色,好不惬意!

席间,大家相互敬酒致辞。大家畅所欲言,都觉得海城的建设大手笔。也是这些吸引着作家诗人,感动了作家诗人,把所见所闻之情跃然纸上,把对海城的赞美之情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作家们把酒言欢,诗句流淌。感染着菜园里的白菜“虚心”,草花点头,“姑娘儿”红晕润袄;窗台上的茉莉花秀姿妖娆,香气袭人,沁人心脾;头上的鸟儿在树上欢歌细语,丰满的月亮喜上梢头。热情、和谐、淳朴、美丽。老槐树下,真是韵味无穷。此情此景,不由人不想起大诗人李白与月亮的点点滴滴。李白经常借月抒怀,释放和展示他狂放的性格,开阔的胸怀,表现诗人渴望自由的思想。借月对理想境界的创造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与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批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里读出,当他信心满怀时,他“欲上青天揽明月”;当他壮志难酬时,“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当他忧思难遣时,他“举杯邀明月”;当他思念家中的妻儿时,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还常念念不忘明月,“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渴望“常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这些都足以说明,李白对月的偏爱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各种心情密切相关。也充分印证:诗承载着诗人的思想。因此,此时的月色,让今天的作家、诗人体会到美的意境,美的情境,这会激发创作的激情和欲望。在这样的意境和情境里,大家就文学的创作、新诗的方向、诗的格式美以及诗的艺术性相互交换意见。氛围恰当,更雅,更幽、更诗意化。大家轮流敬酒,举杯邀明月,空樽又重斟。

月亮更亮了,一股清新、凉爽的带着野性的空气扑面而来,大家精神为之一振。李主席端起酒杯,嘱咐大家承担起作家的责任,为海城的文学发展做出贡献。再次由衷地祝福大家中秋快乐、祝福海城的文学星空璀璨、祝福我们的家乡富饶美丽!

茶水喝了一杯又一杯,这次活动也渐进尾声。大家依依不舍,相约来年的八月十六夜再相聚。

野趣《那白白的乌米》

作者:春天

已经是那么遥远了,有时在梦里,有时在乡间行走的路上,就会想起那白白嫩嫩咬一口吃起来满嘴黑黑的乌米。

乌米,可不是我们现在吃的乌黑的米。乌米是高梁打苞秀穗时的黑穗病。

六十年代的前二三年,粮食不够吃,不能吃饱肚子是寻常事,乌米就是我们充饥的上好食物。

那时候我十一二岁,春天可食的东西很多,榆树钱,灰菜,苋菜,蚂蚁菜,笤帚菜,地梨,鸭伏苗,刺爷子。这些野菜大部分得用开水焯熟了才能食用,而乌米则是取来即可食,食能吃得饱的好东西。

那时我们海城周边,种高梁的特多,每当高梁打苞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便会钻进高梁地,准确的寻到那圆圆鼓鼓的绿包包,搿下来的过程我们就叫打乌米。有时候我们对那鼓鼓的高梁苞确定不准是乌米,还是高梁苞会把它用指甲抠开看看,这种行为会让同来打乌米的小伙伴耻笑,这就叫敲苞。

敲苞破坏了高梁的正常生长,甚或是终止了高梁的发育秀穗,小伙伴里谁要是敲了苞被发现,就会遭到大家的起哄嘲笑,敲苞,敲苞,敲苞,群起而攻之。如今忆起那执法如山抒张正义之声的呐喊,还是兴奋有趣的紧呀。

乌米,白白的,嫩嫩的吃起来嘴里黑黑的,吃饱了排出的便便也是黑黑的。

唉,乌米能吃饱,那个味道有时还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4月9日晚

春天的野趣

作者:杨成菊

每当春天来临,人们也少不了户外踏青,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小草和野菜就都从地下冒了出来。特别是一下了春雨,再过不了多久,挖野菜的季节就要到了。现在出去挖野菜的人群纯粹是自己找野趣,是奔着踏春然后陶冶情操去的,跟户外运动似的,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要说我对挖野菜一点也不陌生,而且仅那一次的记忆就让我终生难忘,再也尝试不出挖野菜的欢乐,全是在自责中回忆,自责自己一点也没有用的回忆。

七岁那年在乡下的奶奶家,跟着一群家族里的十几岁的姐姐们去挖野菜,她们本来就不爱带我去嫌我累赘的。奶奶好象在当时的条件下特别爱吃野菜,我也是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她的愿望。当走在深一脚浅一脚的黑土地上,踩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垄沟里,就看见可怜巴巴地长得稀稀拉拉的野菜之类的东西,其中大部分还都是猪能吃人不能吃的。就在我实在走不动也就挖得强盖上一筐底的时候,姐姐们已经是满载而归了,她们都挎着满满一筐兴高采烈地往回走,我也就跟头把式地跟着回来了。

刚一进了院子,奶奶迈着一双小脚高兴地迎了出来,接过筐马上就很失望地看了看我,然后翻了翻一筐底的菜,仅找出几棵能吃的野菜放在嘴里,剩下的都倒在猪圈里了,说那些都是不能吃的了。当时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也实在是可恨那地里怎么就没有那么些野菜呢?这种想法闷在心里一直好多年到现在,那是我唯一一次为奶奶做过的事情,要是我能有更强的能力就好了,真是干啥也不中用,等中用时候也没用了,因为后来不到一年奶奶就去世了。

现在想起来我都眼泪哗哗地流,奶奶从我8个月大一直尽心抚养到我8岁。我陪伴了她生命里最后的八年时光,就那么一次有出点小力气的机会,还让我给执行得一塌糊涂,奶奶那失望的眼神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在的能力挖出来的野菜实在没有那时的意义,现在的钱买到的野菜也又多了层回忆。哎,奶奶要是能借上我一点力都行。

不过每年春天的时候,我还是要回忆着寻找野趣的,比如看看桃花、杏花、迎春花等等。一遍走路也是一遍低头琢磨着的,寻找着野菜,即使不挖,也要盯着看上几眼,因为都是些跟奶奶能联系上的回忆,我就一直在心里这么默默地想念的。我总是在想,当年的我怎么就找不到那么些野菜呢?我记得当时我是很认真地寻找来。好像是物资匮乏的年代,野菜也都被当成了稀罕之物吧,各家的人们都去采挖,哪里轮得到我能找到吧。

时光不可以倒流,回忆却可以随时,尤其是我,不知道想到什么都会想起奶奶。想到春天的野趣,就会想起奶奶爱吃的野菜,我只记得其中两种,一种叫水荠菜,一种叫苣荬蔡,其它的记不记住都不重要的。

追风的感觉

作者:陈扬

春天的冷风,打两鬓滑过,路旁竞自开放的百花,正争芳夺艳的,期待人们的赞赏;

春天的冷风,已抛下满天飞雪的寒冬,独自来迎接这温暖的春光,告别尘世已去的烦扰;

春天的冷风,一路狂奔,任它高山湖泊,森林草原,城市乡野…都被甩落身后,一直向前;

春天的冷风,以飞的速度,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以风的语言告知,诉说着…

春天的冷风,沿途留下风的味道,吸引着我,诱惑着我…

走在春风经过的路上,一边享受,一边感觉,带着追风的梦想前行…

这春天的冷风,真的好美妙!

只是,那追风的感觉,千万别让风知道!

编辑:范彧写作学校

作家范彧采用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采取循环教学方式,拥有最有效的秘诀、插班生可以随时补课,不管你有没有基础,只要你花上一年的时间,就能魔术般改变你的一生!”

优秀作文负责向上级报刊推荐发表,已有二十余名同学作文在报纸上发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guanhuae.com/jhyy/7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