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黄杏肥、彩蝶双飞、儿童嬉戏、大人劳作,美丽的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是一幅和谐的画卷,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乡村生活,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基于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一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分为教科书教学、整本书教学、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版块,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诵田园诗词,观村庄趣事,感乡野之乐,写儿童乐园,悟人性之美。内容简介本单元以“田园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恬淡自然、宁静清新、意趣横生的乡村生活;《乡下人家》以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以及春夏秋三季和白天与傍晚交替的时间顺序,展现了朴实自然,和谐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村里一个小方洞般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和慰藉;《三月桃花水》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材以分享和推荐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地方,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从本单元“田园生活”的学习中走向生活实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本单元的习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围绕关键词句展开写作,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在那干什么,带来了怎样的快乐等等。学习目标一、核心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写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二、常规目标1.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会写26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和默写指定的课文。3.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积累本单元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5.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根据对象进行准确转述。6.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借助表格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设计模块一阅读鉴赏想像画面之美(2课时)学习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初步体会诗词中表达的情感。2.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会写26个词语。学习过程一、感知田园,识记字词1.初读感知,能简单描述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2.完成预学单,夯实基础。出示学习单,自读圈画,自主识字;组内交流,集中检测;正音学习,引导学生多音字归类, (1)出示课本上的图文,了解交际内容。(2)尝试转述练习。学生同桌自由练习转述,再分小组进行转述。 板书: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3.生生表演,练习转述师生评议:是否将通知正确清楚地告诉了对方,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人称的转换,是否做出适度的情感反应。4.实例练习(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2)老师对选定的转述者说:“请你告诉xx,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君子兰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xx转述。 (4)让xx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以判断出转述者是否转述成功。 二、学习园地看图写画1.观察词语段二里的四幅图,小组合作,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说一说。2.出示两段话,请同学观察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预设:景色描写、分总结构、小短句、由远及近等。3.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三、“我的乐园”习作练习1.谈话激趣,回顾单元课文。2.明确要求,进行创作。(1)明确要求,理清顺序。(2)描写样子,增强画面感。(3)抓出关键词句,写出“快乐”。3.自主修改,分享习作,师生互评第二部分读整本书教学《森林报》模块一阅读欣赏(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维.比安基的《森林报》的主要内容。2.从目录入手,了解本书的结构和特点,走进《森林报》。3.能制定好阅读计划,做好阅读记录。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动物吗?全世界已知的动物超过万种,其中昆虫就有万种以上,飞禽走兽50余万种。说说你见过哪些动物?2.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松鼠》吗?文中的松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松鼠》的作者就是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维.比安基),它选自——(《森林报》)。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维.比安基的《森林报》。二、走进作者,了解维·比安基(1)说说你对维·比安基的了解(2)出示作者资料袋。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看了这些内容介绍,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3)教师写一个“报”字。同学们,你们对报纸有哪些了解?说一说。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猜12个月里森林里都发生了哪些事?春:苏醒月回乡月歌舞月夏:筑巢月出生月练飞月秋:告别月储粮月近冬月冬:冰封月挨饿月残冬月三、交流《森林报·春》片段一四、精读目录,制定阅读计划同学们,你们知道森林里每天都在发生各种有趣的事吗?黄鹂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林中大汉”麋鹿为什么打架?请大家赶紧拿起这本书开始阅读吧。在记得阅读前,制作好阅读计划。模块二梳理探究(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科普作品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学习过程一、交流《森林报·春》内容1.同学们,《森林报·春》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种动植物。现在请各学习小组汇报自己小组读到的喜欢的动植物。2.小组比赛书中知识竞赛题目。教师出示《森林报·春》书中“打靶场”竞赛,“神眼”称号竞赛栏目。考考你的眼力:猜猜飞的是什么鸟?(出示:鹅、雁、鹤、鹭鸶等图片)二、聚焦精彩片段《森林报·春----森林大战》1.为什么是林中大战?你认为林中大战会是什么样的?(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2.作者对植物争夺生存空间的过程进行了细致描述,仿佛让我们亲临了一场战争。你觉得比安基为什么能把云杉的生长过程写得这样充满趣味?师总结:比安基用打比方、拟人等手法把动植物世界写得如此生动。笔法有趣、简练、形象、优美,写出了森林中发生的种种隐秘的生机,教给我们揭穿森林的秘密、猜破飞禽走兽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谜。3.走进作者,感受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之情。4.激发阅读另外三本:《夏》《秋》《冬》。让我们继续开启我们的快乐阅读之旅吧,阅读《夏》《秋》《冬》。模块三表达交流(1课时)学习目标1.学生能从中体会阅读的快乐,增强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2.能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养成阅读的习惯。学习过程学生根据思维导图,选择自己适合的读书交流方式。一、好书推荐之写推荐词二、讲一讲我最喜欢的故事三、说一说我看完《森林报》的感受四、分享我的读书方法小妙招猜读法、跳读法、批注法……五、拓展阅读《一个人的村庄》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教学(1课时)学习目标朗读比赛,想象画面,感悟、熏陶,直至喜爱大自然。学习过程一、认识短句,会读短句1.引用课文,感受短句,感受画面。在《乡下人家》中,出现的短句很多。(出示图片)比如第二段。2..抓住关键词句,读法指导。如果按照习惯,“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这里我们应该用顿号,但这里用的是逗号,说明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在读的时候,停顿时间稍微长一些。联系整篇文章,这篇课文表达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所以,读的时候还应该轻快、活泼、舒畅。总之,同学们要反复朗读,在遇到短句和关键语句的地方,认真品味,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情感。二、散文朗读,走进田园